學生講座:「電影與文學」

日 期 : 二零零六年九月三十日(星期六)
時 間 : 上午十時三十分至中午十二時
地 點 : 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
地 址: 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
主  講: 黃淑嫻博士 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
 講 題︰ 「電影與文學」
  · 分析電影與文學之間的關係、文字與影像媒體的區別
· 利用不同的經典及流行作品,具體分析由文字改編成電影所涉及的問題
· 即席播放電影片段,與文本作比照
· 透過實例教授學生撰寫電影評論的基本技巧,協助學生提升評論的能力

黃淑嫻博士
· 影評人、電影學者,現任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。
· 著作包括《女性書寫︰電影與文學》及《香港電影片目文學1913-2000》等。

  相信大家都看過《阿Q正傳》、《半生緣》、《胭脂扣》、《大紅燈籠高高掛》、《東邪西毒》、《哈利特波》、《孤雛淚》等,由中外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。自上世紀開始,許多電影都是取材於膾炙人口的經典文學著作或現當代流行文學,可見電影與文學的關係是密不可分;究意兩者的關係是怎樣的?欣賞的方法又是怎樣?如何撰寫一個具質素的文學電影簡評?

  配合新高中課程的學習,擴闊學生的視野,本公司已率先於2006年9月30日(星期六)假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辦學生講座︰「電影與文學」,讓學生明白從文字到影像的特點。講座由影評人、電影學者,並為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的黃淑嫻博士主講,主要探討文學著作或現當代流行文學與電影的關係,以及講解從文字到影像的欣賞方法。整個講座以輕鬆的形式帶領學生進入電影與文學的世界,與學生暢談兩種不同的媒體如何擦出火花,有趣而實用。


簡介歷史背景.掌握基本概念

黃淑嫻博士先簡介電影改編文學作品的歷史,讓學生對電影與文學的關係有一個基本的概念,然後為了更具體分析電影與文學之間的關係、文字與影像媒體的區別,黃博士特別挑選了三齣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及電視,即席播放電影及電視的片段,與文本作比照。


播放電影片段.分析電影元素

  黃博士以魯迅《阿Q正傳》(1921年)與袁仰安導演的《阿Q正傳》(1957年)作例,指出改編作品時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——人物造型。電影與小說中的阿Q與吳媽其人物造型均有別:小說中平實的吳媽在電影中變得風騷美艷,而電影中飾演阿Q的五十年代國語片演員關山,更將小說中阿Q的下民形象演得活龍活現。

說到電影的剪接技巧、色彩運用與敘事手法,黃博士就以李碧華《胭脂扣》(1985年)與關錦鵬導演的同名電影作典型例子加以解說。電影《胭脂扣》(1988年)以30年代及80年代的香港背景互相交錯,色彩對比強烈,30年代的部分色彩繽紛,多姿多彩;80年代的部分卻色彩單調,顯得暗淡無光,從中透露了劇情的轉變。同時,電影改變了小說以「我」的第一人稱敘事手法,淡化了「我」的思想感情。

除分析電影外,黃博士再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《小說家族》系列,其中改編自也斯〈李大嬸的袋錶〉(1976年),由李才良導演的《小說家族之李大嬸的袋錶》(1987)作例,向學生講解燈光效果的問題。黃博士指出電視節目利用燈光效果加強人物內心的恐懼,誇張地諷刺現實,充滿黑色喜劇的味道,使原來的文本更富戲劇性。


撰寫電影評論.提昇評論能力


最後,黃博士更利用上述實例教授學生撰寫電影評論的基本技巧,包括結構、撰寫方向及主題等,協助學生提昇評論的能力。黃博士更提醒同學撰寫電影評論前必先考慮清楚題目,再介紹電影及小說的內容,並要舉例說明,加以總結。

眾多學生參予講座
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黃淑嫻博士
 
 
黃淑嫻博士簡介電影改編自文學作品的歷史
播放電影《阿Q正傳》(1957年)的片段
   
黃淑嫻博士分析電影
學生細心聆聽黃淑嫻博士的講解
   
播放電影《胭脂扣》(1988年)的片段

 播放電視《小說家族之李大嬸的袋錶》
(1987)的片段

   
 
黃淑嫻博士教授學生撰寫電影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