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史考察活動1:辛亥革命的搖籃——孫中山先生成長之路與中上環史蹟花絮
日 期︰ 2011年12月10日(星期六)
時 間︰ 早上9時15分至下午1時
地 點: 中山史蹟徑
講 者︰ 區志堅博士

要對國父孫中山及其革命活動有深入的認識,除了閱讀孫中山的著作及有關他的傳記外,事實上在香港也可親身感受孫中山的革命事蹟。位於香港島的中山史蹟徑,便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,重溫孫中山少年時代在香港求學和早期投身革命事業的足跡。本公司於 2011年12月10日舉辦「香港史考察活動1:辛亥革命的搖籃——孫中山先生成長之路與中上環史蹟」,更特別邀請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區志堅博士帶領及講解。由於是次考察活動主要對象為任教中國歷史科老師,我們特別配合學校的中國歷史課程,讓老師透過實地考察,進一步了解及緬懷孫中山昔日投身革命事業的艱辛。為協助老師加深對考察地點歷史及背景的了解,我們更為每位老師提供考察手冊。是次考察參觀中環大會堂、愛丁堡廣場、匯豐銀行、聖約翰座堂、煤氣燈、中山史蹟徑、文武廟、孫中山紀念館等。


活動當日天朗氣清,早上九時三十分於我們一行十多人於中環大會堂集合,區志堅博士為是次考察及行程作深入的介紹,包括有關孫中山先生的生平、事跡、記載、書刊、照片、筆跡、文獻等,並詳細講述孫中山對香港歷史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及影響。


區志堅博士展示孫中山先生的記載 老師們專心地聆聽區博士的深入介紹

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孕育於他在香港求學的時期,在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以前,孫中山先生曾以香港作為革命根據地有18年之久。因此,孫中山與香港密切關係最為大家值得深究,雖然歷年來中環有不少歷史建築已經被拆卸或重建,至今只有少部分歷史建築得以保育及留存,但老師可沿途親歷其境,想像孫中山當年來港時,看到眼前景致的感受。


區博士沿途講述中環大會堂紀念花園的紀念龕,它紀念於1941年至1945年間在香港保衛戰及日佔時期捐驅的軍民。而中環填海後,卜公碼頭及皇后碼頭因隨填海工程時拆卸,而愛丁堡廣場及香港大會堂則成為歷史建築。而皇后像廣場是香港最早期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,隨着中環城市不斷的發展,僅保留了一座為匯豐銀行付出偉大貢獻的銀行家昃臣爵士紀念銅像。


中環大會堂紀念花園的紀念龕 皇后像廣場:爵士紀念銅像
匯豐銀行總行門前的雄獅

聖約翰座堂於1849年落成及祝聖,以十字架形狀建築設計,是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築物。在日治時期曾用作日本人會所,座堂因此受到破壞。戰後座堂委員會將建築物重新修復開放,目前教堂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。


聖約翰座堂

煤氣燈亦見證了香港的歷史文化變遷,位於中環都爹利街建有一條花崗石樓梯與四座煤氣燈,煤氣路燈屬全港僅存,歷史悠久,已於1979年被政府列為香港法定古蹟。當年孫中山活躍於中上環,在史蹟徑沿途上,區博士提示老師要以孫中山的眼光看待眼前的景物,想像當孫中山來到香港,街道乾淨,社區緊密,辦事便捷,有良好制度,在比較之下,他希望中國也能進步,間接令他下定決心要改革。


位於中環都爹利街的煤氣路燈 中山史蹟徑沿途上設有介紹牌

公理會堂也是孫中山時常出入的地方,現址已改成必列啫士街市。區博士表示孫中山是虔誠基督徒,他認為在天父面前人人平等,但孫中山上教堂時卻看到華人不准進入教堂的情景,感到歧視,使他更決心改變積弱的中國,推翻滿清。


公理會堂 區博士表示孫中山是虔誠基督徒

文武廟是當時華商聚集之地,我們可從這裏了解當年的中西文化交流。文武廟附設的公所專門處理華人事務和仲裁糾紛,有錢紳商亦會在此議事,加上附近是中華總商會,方便孫中山有效地籌募經費以傳播革命思想。


文武廟

孫中山紀念館是香港僅存的二十世紀初建築物之一,它原為何甘棠的住宅,樓高四層,屬於英皇愛德華式古典建築風格,裝修瑰麗堂皇。紀念館設有兩個常設展廳,分別舉行「孫中山與近代中國」及「孫中山時期的香港」等展覽,內藏珍貴歷史文物,展示孫中山的生平事蹟以及他與香港的密切關係。另外,紀念館內設有閱覽室、視像室、互動學習室等,我們更可透過不同的媒體全面瞭解孫中山的生平事蹟。


區志堅博士與出席老師大合照 區博士於孫中山紀念館進行講解

是次「香港史考察活動」是一個非常有意義且難得的旅程,在區博士帶領下,各位老師能進一步了解及緬懷孫中山昔日投身革命事業的艱辛。我們即場訪問了多位老師,老師表示區博士沿途也會指示他們,例如領隊技巧及每個考察地點的歷史介紹內容。使他們於日後帶領學生作實地考察時,可引用是次考察活動的經驗,親身與學生分享,以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,並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。此外,本公司亦對老師的積極參與感到十分高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