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印
1 2 3 4 5

孔子‧《論語》與道德教育

 

孔子畫像
一、關於孔子和《論語》

孔子生平:

  • 孔子(公元前551─前479年),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學派的創始人。
  • 名丘,字仲尼,魯國陬邑(今山東曲阜東南)人,先世是宋國貴族。
  • 學無常師,相傳曾問禮於老聃,學樂於萇弘,學琴於師襄。
  • 聚徒講學,從事政治活動,曾任魯國司寇,並周遊宋、衛、陳、蔡、齊、楚等國。
  • 晚年致力於教育,整理以《詩》、《書》等古代文獻,並刪修《春秋》,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。

孔子自述:

  • 「吾少也賤,故夠能鄙事。」──《論語》〈子罕〉
  • 「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」──《論語》〈述而〉
  • 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距。」──《論語》〈為政〉

《論語》概說:

  • 《論語》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,與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合稱「四書」;南宋朱熹撰《四書章句集注》,四書自此成為儒生必讀之書。
  • 《論語》在漢時或單稱《論》,或單稱《語》;或別稱《傳》,或別稱《記》;或詳稱為《論語說》。自漢以後,《論語》名稱的使用始逐漸確定。
  • 《論語》多論「學」、論「政」、論「仁」之言,蓋孔門問答之語,內容包括孔子談話、答弟子問,以及弟子間的言談討論。歷來都受到重視,是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的珍貴材料。
  • 《論語》較好的注本有三國魏何晏《論語集解》、南北朝梁皇侃《論語集解義疏》、宋邢昺《論語注疏經解》、南宋朱熹《論語集解》、清代劉寶楠《論語正義》,較適合一般閱讀的是近人楊樹達《論語疏證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)及楊伯峻《論語譯注》(中華書局)等。

 

1 2 3 4 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