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印
1 2 3 4 5 6 7 8

司馬遷和他的《史記》

 

司馬遷畫像
一、司馬遷的生平與《史記》成書經過

《史記》一百三十篇,西漢司馬遷撰,是中國第一部有系統的通史,也是「紀傳體」史書的始祖和典範。此書初名《太史公書》,嗣後兩漢諸儒多沿用此名,後來一變而為《太史公記》,再變而為《太史記》,東漢末年以後改稱《史記》,沿用至今。

司馬遷,字子長,左馮翊夏陽(今陝西韓城縣)人。他的生卒年代,說法不一,大約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(公元前145年),卒於漢武帝後元二年(公元前87年)。(表1)他的一生,大部分活在漢武帝年間,亦即西漢的全盛時期,事跡詳見《史記》〈太史公自序〉及東漢班固《漢書》〈司馬遷傳〉等。

表1 司馬遷生卒年份的不同說法

生卒年 年份 說明
生年 漢景帝中元五年(公元前145年) 唐人張守節《史記正義》持此說法,近人王國維《太史公行年考》及梁啟超《要籍解題及其讀法》認同,一般同意此說

 

漢武帝建元六年(公元前135年) 唐人司馬貞《史記索隱》持此說法,近人郭沫若〈太史公行年考有問題〉(載《歷史研究》1955年第6期)贊成此說
卒年 漢武帝後元二年(公元前87年) 一般同意此說

 

漢昭帝始元元年(公元前86年) 學界的另一種說法

司馬遷出身於世代常為史官的家庭,他的父親司馬談,是一個學問淵博的人,在漢武帝初年任太史令(通稱太史公,職務是掌管圖書及天文曆算)。司馬遷在這有利的條件下,十歲就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,後來跟從名儒孔安國治《古文尚書》,又隨董仲舒習《公羊春秋》,早在青年時代便奠下了深厚的學問根基。他還立志遊覽天下名山大川,二十歲後外出旅行,走遍了東南和中原一帶的地區,包括今日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湖南、四川、雲南、甘肅等十個省份,親自採集了許多舊聞傳說,探訪了不少古跡,對於民情風情,也有深入的了解。這對於以後撰寫《史記》,是有很大幫助的。

司馬談曾搜集很多史料,計劃寫一部全面而詳盡的史書,但無法實現,死前命司馬遷完成這項工作。漢代的史官是世襲的,三年後,即元封三年(公元前108年),司馬遷繼任為太史令,得以飽覽宮中藏書處的秘要書籍,做了一些撰史的準備工夫。直到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四十二歲時,他參與改訂漢朝曆法的事務告成,制定了「太初曆」,便正式開始編寫史書。

可是,司馬遷後來受到一個意外的打擊。天漢二年(公元前99年),漢武帝對北方的匈奴用兵,以李廣利為將軍。又有李陵自告奮勇,請求領兵出擊,武帝給他五千步兵,結果李陵遇上單于率領的匈奴主力騎兵,寡不敵眾,大敗投降。司馬遷替李陵說了些辯白的話,武帝大怒,把他交給獄吏治罪。後來武帝聽說李陵在教匈奴練兵,更殺了李陵的妻子,並對司馬遷施以腐刑(宮刑)。司馬遷遭此變故,幾乎痛不欲生,但當想到自己還有未完成的願望時,便堅持活下去。

太始元年(公元前96年),司馬遷獲赦出獄,任中書令,一方面繼續他編史的工作,直到征和二年(公元前91年),才基本上完成了《史記》這一巨著。(表2)從整理史料到寫定成書,大概花了十五年的光景,此後還不斷加工和修補。總之,司馬遷自從任為太史令起,以至去世時止,除在獄中的三年外,都致力於《史記》的撰寫,可說是後半生的心血結晶。在他死後三十年左右,這部史書始由他的外孫楊惲傳布出來。

表2 司馬遷撰寫《史記》的經過

年份 經過
公元前108年 任太史令,從事撰史的準備工夫。
公元前104年 參與制定的「太初曆」告成,開始編寫史書。
公元前99年 因為李陵投降匈奴事辯白而激怒漢武帝,下獄治罪。
公元前96年 獲赦出獄,任中書令。
公元前91年 基本上完成《史記》。

 

1 2 3 4 5 6 7 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