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印
1 2 3 4

從自身出發──陸費逵論個人修養的重要

 

中華書局的創辦人陸費逵最初以2.5萬元的資金在上海開設中華書局,提出「用教科書革命」和「完全華商自辦」兩大口號,決以編製「中華教科書」為首項出版計劃,從而達到「立國根本在乎教育,教育根本,實在教科書。教育不革命,教育目的終不能達也」的出版理念。翌年,中華書局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,並成立董事局,分設「編輯」、「事務」、「營業」和「印刷」四所。其後,在各地如北京、天津、廣州、漢口、南京、福州、成都、昆明等開立分局,業務不斷擴充,規模亦日漸龐大,出版刊物風行全國。

曾有評論指出「中華書局的崛起,打破了商務印書館在清末出版物市場上,尤其是教科書出版上漸成壟斷的勢頭。出版領域從一家的一枝獨秀,發展到兩家的分庭抗禮」,由是,中華書局的出現對近代中國出版事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,陸費逵的貢獻確為功不可抹,而教科書的出版除了著重知識的傳授,還講求德性的培育,由是陸氏如何談論個人道德修養,尤為關鍵。

一、陸費逵與早期的中華書局

陸費逵(1886-1941年)字伯鴻,號少滄,家鄉在浙江桐鄉。年幼時,得到母親吳氏的教導,早就培育出良好的學問基礎。百日維新時期,儼如不少知識分子一樣,陸費逵深受變法思想的影響,盼望可以力挽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之中,因此,除開始閱讀報紙和學習古文史地外,還努力吸收西方近代的新知。1903年,陸氏首次開辦書店,銷售《警世鍾》、《猛回頭》等書籍,並撰寫《嶽武穆傳》,藉此發揮一些排滿的論調。

1906年冬,陸氏進文明書局,協助經理主持出版事務,並兼任編輯;與此同時出任文明小學校長一職。未幾,陸費逵在《南方報》發表文章,指出晚清時期由官方所編印的初小國文、修身等教科書不合時宜,未能照顧當時兒童成長的需要,於是立定決心,自行編製一套較全面而且新穎的初等小學教科書,當中包括國文、算術、修身等課題,1907年由文明書局出版。這套新式的教料書,甫一出版,即成為佳話,轟動一時,得到社會以至教育界的認同。

到了1908年秋,陸氏應邀加入商務印書館,擔任國文部編輯員;次年升為出版部部長。在這段時期,他主持出版了中國第一套教育專刊──《教育雜志》,並多次親自於此撰文提倡「教育得道,則其國昌盛」的思想,主張進行教育制度的改革,提出統一語音、簡化漢字、採用俗體字等措置。

辛亥革命成功後,陸氏與友人戴克敦、陳寅、沈頤、沈季方等另行計劃創立書局,經過一番努力和籌備,在1912年1月1日,中華書局正式在上海成立。中華書局創辦時,陸費逵任局長,全權主持業務,當時的資本只有2.5萬元,編輯員及工作人員也只不過為十餘人左右。1913年,中華書局進行改組,設立董事局,成爲股份有限公司,依然由陸費逵擔任局長,沈知方爲副局長。同時,在北京、天津、廣州、漢口、南京等地與當地紳商協議,合資設立中華書局分局。陸氏還親自到日本考察當地的出版管理和印刷業務,回國後,立即改善中華書局的運作模式。凡此種種,均促進中華書局的發展,於是,首五年的營業額累積計算已達402萬元,利潤合計有74.2萬元之豐。

1914年,中華書局自辦印刷所,添購機器,新設總廠,增加發行所。到1916年,分局增至40餘處,印刷所擁有大小機器數百台,職工千餘名;1917年股金增至160萬元,成爲國内第二家華商大書局。除積極編寫教科書外,還出版《中華小說界》、《中華實業界》和《中華婦女界》等刊物。

可是,由於中華書局擴展過於急促,導致現金周轉不靈,1917年6月幾乎停業。經多方襄助和投資,中華書局董事局實行改組,陸費逵辭去了董事局局長的職務,改以司理名義來處理業務,由是,中華書局終可避過倒閉的危機。嗣後,中華書局再積極擴充,增添設備,在營業額達到可觀的發展後,中華書局又由局長負責制改爲總經理負責制,陸費逵被董事會聘爲總經理,其後又兼編輯所所長。中華書局在他的主持下創辦了《解放與改造》、《中華英文周報》、《中華書商月報》等,出版了「新教育國語教科書」等,把中華的業務範圍發展到常德、衡陽、九江、蕪湖、徐州、青島、張家口及蘭州等地,紛紛增設分局,資本累進至200萬元;1927年又在香港增設分局,規模愈來愈龐大。

1927年,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,陸費逵欲依仗當時實業部部長孔祥熙,以期帶動中華書局的發展,可是,成效並不顯著。1932年,中華書局在上海擴充印刷所,大規模承印國民政府的證券和小額鈔票。當時商務印書館在上海「一‧二八」事件中,遭受戰火的破壞,損失慘重。於是,中華書局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,業務益加發展,年營業額達至400萬元;1937年春,中華書局的員工人數已達3,000餘人,年營業額躍升1,000萬元。

中日戰爭爆發後,陸費逵深感民族危機日漸嚴重,多次撰文宣傳抗戰思想,並認救國捐5萬元,以支持後方的活動。當戰事日趨加劇時,陸費逵決定把上海總局遷到昆明,並遣散大部分職工,又把部分機器運至内地。及後,陸費逵更離滬赴港,主持香港分局及南方各分局的營業事宜,竭力出版書籍及雜誌。

抗戰期間,陸費逵不忘「教育救國」的理念,努力改善中國的教育以培育新式人才,配合時代的步伐。1940年4月,陸氏在國民參政會一屆五次會議上,提出了《改良國語教育案》,提議將小學國語科分爲讀本、會話、作文、習字四組,即時得到與會者的一致贊成。此外,在他的著作裡,關於教育課題的例如有《教育文存》5卷、《世界之教育》、《青年教育雜談》、《國民修養雜談》以及相關教科書50餘種。1941年7月9日,陸費逵逝世於香港九龍寓所。

1 2 3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