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普及文化與通識教育講論會暨《普普香港: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0-2010》新書發佈會花絮
日 期︰ 2012年11月22日
時 間︰ 下午5時正至晚上7時正
地 點: 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展覽廳
主持: 吳俊雄博士
分享嘉賓: 呂大樂教授、朱耀偉教授、馬傑偉教授

為了重新檢視有關香港普及文化的轉向,特別編輯了《普普香港: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0-2010》一書兩冊,作者搜羅適切的文章,以紀錄和探討香港社會和普及文化的各種變化。為此本公司於11月22日舉行新書發佈會,並邀請到作者吳俊雄博士、呂大樂教授、朱耀偉教授及馬傑偉教授,分享香港文化故事,探討香港普及文化的新轉向。


吳俊雄博士分享了與其他主編的編書理念,他坦言出版《普普香港: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0-2010》的過程既漫長又艱辛,當中面對了不少困難。雖然新書出版延期,但經過一番努力和堅持最終能取得順利出版的成果,吳博士感到很恩惠。吳博士表示相關書籍其實分了三代,包括呂大樂教授80年代出版的《普及文化在香港》、吳俊雄博士和張志偉博士出版的《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-2000》以及最新出版的《普普香港: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0-2010》。第一代對普及文化作出了批判性的分折與評論,通過媒體去了解社會的變化及香港人對香港看法的改變,算是一本成長的印記。第二代似是為普及文化「翻案」,除了批判性的分折與評論外,亦對普及文化、流行文化開始有了正面的評論。第三代則與前兩代的有所不同,雖然同樣談及普及文化與普及媒介,但同時探討香港文化的新轉向。書中集結的文章分了「理論」、「媒體觀察」、「潮流、空間與文化身份」三大項目,交代流行文化不單娛樂大眾,它更與香港人的心產生關係。


馬傑偉教授表示香港流行文化產業與香港社會隨時代變遷變得複雜,普及文化割喉競爭、新媒體湧現,因而令流行文化多了不少轉折。相比起7、80年代,電視已失去以往的感染力,娛樂性已被扭曲。電影也面對同樣危機,例如跨境合拍片的問題,不過偶然仍會有精品出現。另外兩位教授亦對流行歌詞在普及文化中的影響力有一番見解。朱耀偉教授認為許冠傑生活化的歌詞深入民心,但大路情歌未必一定是低俗品,它們也可展現浪漫愛情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涵意。而呂大樂教授則講解了資訊娛樂媒體的時至今日的不同變千與發展。今日,普及文化對社會有很大的張力,而《普普香港,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0-2010》以通識的方式與大家接觸,有助加深香港人對普及文化的了解。



一眾嘉賓出席是次活動 黃燕如博士致歡迎辭
(右起)吳俊雄博士、朱耀偉教授、馬傑偉教授及呂大樂教授一同講述成書經過 朱耀偉教授與吳俊雄博士討論香港普及文化的新轉向
呂大樂教授講解資訊娛樂媒體的發展 馬傑偉教授評論新媒體興起所帶來的影響